※認識道藏(道教的憲法)
認識道藏
所謂「道藏」就是歷代道人、道家、士人、有識者結合中國歷代朝廷(從唐代起)將中國歷代所傳之經典傳記逐一的累積並收藏在一起而稱為「道藏」。而後為了方便「尋找、瀏覽、閱讀、收藏、引用」便將這些龐大複雜多元的經典傳記作有系統的給於分類、分部、分冊而更加完善。簡言之「道藏」就似一座典藏豐富多元的圖書館。
道藏所收集的經典傳記文檢等等內容多元豐富,除道教經書、道教科儀儀規戒律、易象星宿、天文地理、道教五術之外,還收有一些「諸子百家」著作,是研究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社會歷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民情風俗、國民心理等等重要資料,是華人世界重要的生活文化寶貴資產。而道教、道家、道學者更視「道藏」為規鎳、聖典,是所有典法、術門、儀規等等行持的依據,所以又稱「道藏」為「道教之憲法」。
這些書籍的收集彙整工作從唐朝年代就已開始,唐朝時期所收集的這些書籍通稱為「三洞瓊綱」或是稱「開元道藏」。此後各朝代的收集彙整工作從未中斷,有些和道教相關的文獻典籍或許未收入道藏系統,但實際上亦視為道藏的一部份,而彌補了道藏中所沒有的內容。
各朝代所彙整之「道藏名稱」如下:
唐代:三洞瓊綱/開元道藏
北宋:大宋天宮道藏/雲笈七籤/萬壽道藏
南宋:瓊章寶藏
金代:大金玄都寶藏
元代:玄都寶藏
明代: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
清代:道藏輯要
民國:道藏精華錄
當代:道藏精華(1956至1979年)
莊林續道藏(1975年)
藏外道書(1992年)
中華續道藏(1999年)
敦煌道藏(1999年)
道書集成(1999年)
中華道藏(2004年)
其中在明朝英宗「正統年間」所收集彙整編撰的道藏稱為「正統道藏」。因為是在正統年間彙集完成,所以稱為正統道藏。
在此僅以「正統道藏」的編輯分類分部方式簡介如下。
其區分為「三洞、四輔、十二類」。
所謂「三洞」:指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每部分十二類)
洞真部以《上清經》為主,號稱上乘
洞玄部以《靈寶經》為主,號稱中乘
洞神部以《三皇經》為主,號稱下乘
所謂「四輔」:太清部、太平部、太玄部、正一部。
太玄部是洞真之輔、太平部是洞玄之輔、太清部是洞神之輔。正一部是總輔上述六部,遍陳三乘。
所謂「十二類」:
(一)本文類:指經教的原本真文。
(二)神符類:指龍章鳳篆之文,靈跡符書之字。
(三)玉訣類:指對道書的注釋疏義。
(四)靈圖類:指對本文的圖解或以圖象為主的經籍。
(五)譜錄類:指記錄高真上聖的應化事跡及功德 名位的道經。
(六)戒律類:指戒規、科律類經書及功過格。
(七)威儀類:指齋醮及科儀一類經籍。
(八)方法類:指修真養性及設壇祭煉方法一類道書。
(九)眾術類:指外丹及數術類道書。
(十)記傳類:指仙真傳記碑銘及道觀志書。
(十一)讚頌類:指唱頌神靈的經書。
(十二)章表類:指齋醮所上章奏、青詞等。
現代更有許多「熱心的有識之士」正努力的、不求回報的在作道藏的彙整收集出版工作,使得這些龐大珍貴的經典書籍得以重見天日、傳承使用,讓後學們有機會認識這些博大精深的道學精華,對道教學術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我們要誠摯的感謝所有「熱心人士」的辛苦付出。
道藏俗稱「道教憲法」,可惜未能在道教界(尤其是道教宮廟)廣為流傳使用,有時在道教宮廟竟難以見到相關系列的道教經典書籍,就算偶有見到卻是拼湊而成(山寨版),有些更拿佛教經書充數,這些都是因為「道藏未能弘揚」之故,造成道教教義、道教學術經典逐漸沒落。
想要振興道教教義學術,只能期待「道教界」「道學者」或是「道教宮廟執事者」有必要多研讀道藏,才能夠「有所本」,依此「本」來行持於道教宮廟的教化、禮儀、門規、法典、儀規等等。據「本」才能夠行塑「核心教義」、唯「本」才足以凝聚「道門共識」,進而達成「有廟有教、有教可弘、弘而揚之」的「道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