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普渡(普渡的意義) 首頁 > ※淺談普渡(普渡的意義)道教學術專欄 > ※淺談普渡(普渡的意義)

※淺談普渡(普渡的意義)


※淺談普渡(普渡的意義)

 
時值盛暑即將進入農曆的七月,相信許多宮廟開始為每年最大的盛事「普渡」在作準備工作。普渡乃通俗的稱呼,其實質名稱應為「斛食濟鍊」,除了施食外,濟鍊(水火濟鍊)更是整個普渡法事中最重要的科事。透過「施食濟鍊」使幽魂眾等得其所要、歸其所歸。窺其精神乃在於對「善念」作最具體的實付,以達成陰陽兩利的境界。總的來說,以忠孝為本的道教把陰陽兩界看的同樣重要。陰間諸鬼,有來路,無去路,遊魂無依,終日受苦。向鬼魂施食,就是勸人「向先祖盡孝」,是以特定的方式「追念祖先及已故親友」。為的是「濟度一切眾生,彰顯的是孝道思想」。
 
一、放焰口施食濟鍊科儀的緣起
對冥界的的施食濟鍊,佛道教有著「相通但不相同」的內涵。其中放「焰口」就有著最大的相通處。焰口--餓鬼名,指的是「口中燒著炎炎烈火致口不能開、食不能嚥、水不能吞;身處熱火炎炎燒鐵城的陰界」等等鬼魂。放焰口,實際上也就是道教施食科儀的俗稱。「正統道藏洞玄部」中的(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共276卷)就說過:諸施食,所謂玉山淨供、甘露淨供、祭煉--「諸鬼神久處幽陰,形體饑渴,想念世間飲食,無頃刻忘,故施食一事,所以慰其想念,濟其饑渴」。「正統道藏正乙部」(上清靈寶大法、共44卷)述施食是「宣說靈章,咒施法食,三途五苦,盡得沾濡,四生十類,悉皆飽滿,即超陰境,共涉仙鄉」等均一法也。它所要達到的目標正是「上可以消天災,保帝王」;「下可以濟拔死魂,開明長夜,度人無量」。
 
隋唐時期,施食在中原大地逐漸普及盛行。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詢在《藝文類聚》中記這種科儀時寫道: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選人間,分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傳錄,餓鬼囚徒,一時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現於玉京山,采諸花果,珍奇異物,幢幡寶蓋,清膳飲食,獻諸聖眾。道士于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還人中。
 
唐朝時期,佛教梵文經典「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被翻譯到中國後,在佛教的壇場上正式出現了放焰口的名稱。某日,佛的弟子阿難法眼見到這個餓鬼,身形乾枯,咽噴烈火,吞咽困難。餓鬼預言,三日後阿難也將墮為餓鬼。佛為阿難指示避災之法,要求阿難作一道場,向餓鬼及其他神仙俗人佈施斛食,同時,念誦佛經,供養三寶(佛、法、僧),這樣就能夠達到「汝(阿難)得增壽,餓鬼得升天」的目的。
 
於是,阿難就按照佛的旨意,建了祈祥道場,救拔十方三世一切沉淪於地獄的餓鬼,為他們超度,使他們免受幽冥之苦,早升天堂。於是,就正式出現了放焰口道場。從這裏不難看出,佛教的盂蘭盆會、放焰口、道教的煉度、施食等科儀,它們的基本內容,都是在向鬼魂施食,替亡人廣行功德,孝敬祖先,替幽魂恕罪,為生者迎福納祥,總的目標是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科儀操作的程序、壇場貢品的擺放,法器的使用,真誥經文的念誦等方面,有所區別而已。因為放焰口的稱謂比較通俗,好懂易記,包容了施食、盂蘭盆會的內涵外延,所以,民間在邀請道士為齋主做施食道場時,就稱為放焰口。久而久之,約定俗成,得到了佛、道兩教的共同認可。從這裏我們就不難理解焰口儀式為什能夠歷盡千年而傳承下來的原因。
 
宋朝時期的佛教經典「施食正名」就明確的歸納說:「施食一經,凡兩譯,共三名:一曰救面燃,二曰救拔焰口,三曰施餓鬼食」。大致從宋朝以後,道教的經典著作雖然還沿用施食提法,如「廣成制儀」的(薩祖鐵罐施食祭煉科範)。但是,在宮觀和民間做施食道場時候,就基本上統稱為放焰口了,這是外來佛教同中國本土的道教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取長補短,相互交融學習的必然結果,是佛教接受漢民族傳統文化異化的必然趨勢。
 
二、斛食濟鍊科儀的來源依據
放焰口的主要科儀程序來自於「道藏系統」。其中最主要的有正統道藏的南宋道士王契真、金允中編集的「上清靈寶大法」,道士林靈真編輯的「靈寶領教濟度金書」,民間集成的「太上祭煉鐵罐施食」,「太極靈寶祭煉科儀」,廣成儀制的「薩祖鐵罐煉度施食」經典等。台灣道教閭山派真武門取用「薩祖鐵罐煉度施食」經典為主。中國因為幅員廣大,地區差異,習俗差異較大,各地、各宮觀的道士們在演繹先祖留下的放焰口科儀程式時,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不斷的有所變動,有所改革,有所創新,因而出現了在程式的細節上的操作有所區別,有所不同的情況乃必然的現象,但是,歸納起來看,道教的放焰口總的精神是一致的,一貫的,相通的,相同的。
 
三、焰口(普渡)壇場的搭設
搭建焰口壇場是一件非常嚴肅,十分認真的事情,必須嚴格按照科儀的要求進行,不能有絲毫的馬虎。焰口壇場主要搭建在較為空曠的場地裏四周環境要潔淨無污穢。壇場的主題既要體現出神秘幽靈的地獄情景又要彰顯出道教莊嚴肅穆不畏天命的昂然向上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教義旨意。而依據先例壇場用新木料搭建,坐北面南,東西通透,法天象地,和合陰陽。壇場中為焰口台(俗稱法台),供奉太乙救苦天尊神像,正中設「一元無上薩祖」牌位。左邊為孤魂台,掛有書寫放焰口原因的黃榜。右邊為閻羅台,中間高掛閻羅鬼王畫像,供桌上擺放有香、花、燈、果、水等供品。
在職司上焰口台需設高功,提科,表白及左右護法的主位,副位需有左班經師、右班經師、導班、導罄、引當、引請;侍壇(職)需有侍燈、侍香、監壇等法職的建制。所有法師各司其法職才足以繞動整體壇場的「」而達成水火濟鍊和斛食的意境。
 
台前的桌子上鋪搭為黃色綢緞,上面擺放著焰口「十寶」法器:
笏板—法師的念誦的咒語盡在「板上」上達天庭,下詣地獄
權杖—高功招役神將、驅妖趕魅的器具
法印—加蓋法印的符咒才能生效
法尺—量度鬼魂善惡表現之用
如意—既能帶來吉祥,又能鎮邪的法器
靈幡—法師用靈幡,給鬼魂指引轉禍為福的通途
陰陽鏡—即鑒別神鬼的照妖鏡
桃木劍—降妖除魔
水盂米盂、鐵鑵—盛裝濟度鬼魂用的聖水和法食的容器
楊柳枝—高功用以播撒法食聖水賑濟餓鬼的法器
—為鬼魂開啟黑暗、照亮脫離苦海的道路
 
四、斛食濟鍊科儀主要流程
在濟鍊斛食法事中最高神祇的乃是「太乙救苦天尊」,所以「天尊的意像」必須徹底的呈現。此時的高功就是以救苦天尊的名義行持濟鍊斛食。
由於高功代表太乙救苦天尊行持法事,所以在「讚台科」後,高功需要存神變神、並且面戴天尊像(戴面具、代表天尊)以行持法事。高功法師為鬼魂破獄後,鬼魂齊聚焰口壇場,為的是得到施食,早升天堂。然而,鬼魂久處地獄陰霾之中,饑渴難耐,特別是餓鬼道的眾鬼,見到的食物化為火炭,見到的水就化為膿血,根本無法下嚥。此時的高功在意念中,就是救苦天尊,必須運用九陽真氣,在壇前施法雨,遍灑於幽靈,將幽魂收入南昌煉度成形,醫療病症,開啟咽喉。然後,念誦咒語:「尚慮汝等,諸仙子眾,自離陽世,久住陰司,神魂蕩散,精魄飛揚,咽喉閉塞,飲食難通,教有開咽喉靈章,當眾持誦」繼續念咒語七遍,幽靈餓鬼俱能接受聖水法食。其整體流程如下:
 
(一)高功禮官、具職、興身。具體說來就是高功,表白,提科等三法師帶領參加儀式的道眾們,發「城隍誥」「太乙天尊誥」等經文,然後道眾敲響各自手中的樂器,繞壇三匝後,高功具職,就是自己報請職位,說明自己是玄門弟子,修道有年後拉開了道教放焰口道場的序幕。
(二)高功變壇,請聖,也就是,念誦經文,誠邀各路神仙降臨焰口法會,聆聽真誥秘文,品嘗齋宴佳餚,共度冥界幽靈。
 
(三)高功念咒破地獄,召請各路鬼魂參加施食。在祈請諸路神仙到位後,高功就要召喚各路鬼魂來臨法會。
 
(四)與此同時,勸諸鬼魂皈依三寶:「玄元開通道經師,普渡人天尚太微,接引幽魂升仙界,當壇稽首面皈依」。經文細說施食效果,高功思存,三清、四帝、五老、六司、七元,俱在空中。金光之內,分明現出救苦天尊,手執楊柳,遍灑甘露,變食如山,充滿世界。天下九州分野,十類孤魂,猶如細雨密霧而來,受沾法食,各得飽暖,萬事俱忘,冤仇和釋,明心見性,聞法超生,逍遙快樂,盡承道力,各登仙界。同時把所有的供品,向壇場內外灑,讓圍觀信眾爭搶,以表示功德圓滿。
 
(五)圓滿奉送,道場結束。道場最後圓滿結束時,齋主供奉的靈位和各種紙俑全部焚燒。紅紅的烈火,給陰陽兩界帶來了光和熱,折射的是地獄無情,人間有愛,鬼魂得到超脫,人間彰顯孝道。最後,高功洎領全體道眾同念救苦誥:「東極慈尊,放祥光而接引;南丹真老,指雲路以超升;道果三千錦世界,常安常樂;天京十二玉樓臺,爰居爰處;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此夜好承功德力,當來果報善因緣」。至此,放焰口圓滿結束。
 
五、施作科儀時應有的態度與修為:
(一)心法:這一個科儀,是度幽最整和有層次的道教科儀。先行十方禮(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天、地十方)。
 
(二)啟師:講明因甚麼事設建醮。
(三)朝神:在建壇的範圍內,所有供奉的神靈、一一朝拜,以表敬意。後設登壇作法、誠邀三界諸天列聖、當坊里域城隍、臨壇場監法、奉獻香花燈水供養。我們道眾,皆是凡夫俗子,怎能超度幽魂呢?要齋戒沐浴、虔虔誠誠,披道袍、頂道冠、代師行法,更需要平時打坐煉功、如「真陽鼎裡氣徘徊、升降中黃密往來、更從太乙存三一、通感群真上玉階。」這說明人體內心肝脾肺腎的「真陽」之氣、運轉徘徊、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心屬離、腎屬坎、即所謂水火既濟、離坎交遘、「太乙」即頭頂泥丸宮,「三一」是「精、氣、神」匯成一氣,才能加持度幽、泥丸宮,又名「救苦天尊」,度幽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
 
(四)先天斛食乃太上宣說變食造化的「五廚經」,教人煉「五行太和之氣」,聚而為廚,必要神清而凝,願溥而慈。甫契於妙,至誠靜定,存想廣大,上際虛空,下極幽深,神氣變化,以祭鬼神。「明離輝而煉質、習坎水以度魂」水火交煉(這是度幽重點處)。
 
(五)水鍊:加持行法,要存想兩腎中間一點真精,大如月亮,注視良久,水火交遘,玉池水生,自然腎水如天河升貫頂中,激成黃色玉華的水,滿口清涼,甘潤香美,即見壇前寒光瀲灩,廣大無邊,一切幽魂,欣然入煉,良久,宿垢污穢的東西盡除,內外清潔。
 
(六)火鍊:加持行法,要存想兩腎中間一點真氣,大如太陽,注視良久,水火交遘,玉池水生,自然真火旋透絳宮、發出燦爛流金的火,遍體溫和,盎然可似春天,即見壇前烈燄輝騰,照澈天地,幽魂欣然入鍊,良久,體相端嚴,百骸完固。
 
(七)正如經書中說「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水火交鍊,自然成真,真中有神、混合通靈」,就可仙化成形了。度幽出自靈法中,本在上天三洞之中,如「玄蘊咒」說明「……天真皇人,按筆乃書以演洞章,次書靈符……幽冥將有賴,由是昇仙都」由「龍漢」開圖,才傳落大地。加持行法者,最重要是用心神內諱、「唵、吽、吒、唎」四個字,乃用心中的神光,神屬火,火性上升,所以能度生天,唵字左轉,吽字右轉,吒字左轉,唎字右轉,左轉為陽,右轉為陰,喻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書寫寶籙文書,例用黃紙朱書,以朱陵火府之象,要掐訣,四字在中指四節上,中指內通心脈,上應泥丸,神氣超邁,感應迅速。
 
(八)幽靈幻身濁穢,風寒暑濕相攻,色性顛迷,蠱癩癱癆為虐,未脫苦輪,隨症調和,悉祈全愈,降中黃一氣之丹,要寫一個丹陽符,又黃氣陽精洞明靈符,黃氣,中宮也,陽精,生意也,兩腎中間一點造化(水的真精,火的真氣)於中宮之中,故曰黃氣陽精,中宮又曰黃庭,掐中指中紋,以書丹陽符,默想黃、青兩種,黃屬中宮,青屬生意,即黃氣陽精的意義,幽靈得,如望夕的月,化魄暈而光明。
 
六、放焰口的科儀時機大致分為三種:
(一)從宮觀到民間舉辦放焰口道場,通常是在這樣三種情況下進行的:一是逢道教的鬼節放焰口。道教把每年農曆的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定位鬼節。道教認為,每逢鬼節,地獄的閻羅天子給鬼魂放假一天,此時,打開鬼門關,讓鬼魂們到陽間接受親友的奉祀。
 
(二)人死後的第三天放焰口。因為亡人的第三天在望鄉臺上回首故鄉,放焰口給亡魂佈施,讓亡魂飽嘗人間最後的晚餐後,再毫無遺憾的到陰曹地府報導。今天由於時代的變遷,大概已無此項法事的行持。
 
(三)隨時應齋主之約,例如宮廟啟建三天法會的第三天午後習於啟建斛食濟鍊法會。另外為齋主的九世父母等亡靈放焰口
 
七、普渡的宗教和社會意義
道教施食道場的宗教意義和社會意義在於以下五個方面:
(一)活絡內需經濟、普現社會福利:每年全省各地宮廟因啟建「普渡法會」所需的供品(物品)是非常龐大的,因而帶動了消費,促使社會經濟活絡與循環,許多生意人由此受惠。普渡結束後廟方和眾善信士們將供品(許多是民生用品)發放給社會弱勢家庭或社福團體,減輕了許多弱勢家庭的負擔。從中又再次印證普渡(放焰口)「善念」的精神。
 
(二)放焰口體現了道教教義中最本質的東西——積德行善,追求的是陰陽和諧。放焰口把道教教義的最本質的要求演繹的淋漓盡致。通觀道教的經典著作,雖然浩如煙海,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實質就是一個「善」字。可以這麼說,道教歷時近兩千年而還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善」就是它的支撐點。放焰口,是活著的人為死去的人做道場,為死去的眾生超度,為四處漂流的餓鬼超度,為已投胎的眾生超度。具體的說來,就是活人以慈悲之心給死人佈施、行善、積德。通過放焰口,道教的願望就是,讓實施逝者,脫離苦海,超生樂土,遠離惡道,解脫輪回,到達理想中的無憂無慮的天堂。在這個過程中,道教把死者看得同生者一樣重要,放焰口實際上是道教「慈悲精神和積德行善行為」的一種衍生。在道教看來,陰間地府裏的鬼魂在經過陽世人間的善施超度後,眾生心安理得,和睦相處,那麼,人間社會也就會和睦和諧了。
 
(三)放焰口彰顯了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傳統美德——大道至孝。放焰口最主要的目的是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追思祖先和已故的親友。每逢清明、農曆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及親友亡故,齋主就會請道士們做放焰口道場,不但佈施飲食,而且還燒焚火紙冥錢以及用紅綠紙張做一些死者生前嗜好的生活用品,以安撫親友亡靈和那些無主孤魂。當事人及其家屬在放焰口的熊熊烈焰中了卻自己慎追遠,報答親恩,超度眷屬,紀念故友的心願,這是中華民族「百善孝為先」的最具體的表現。孝道也理所當然地成為本教安身立教的核心觀念。在放焰口道場的現場:莊嚴肅穆的壇場與靈堂,寄託著齋主和世人一片赤誠孝道的齋飯飲食,高功法師們為三途五苦餓鬼幽靈招魂佈施的虔誠念誦,乃至於道場最後焚燒冥錢冥物那照亮陰陽兩界的彤紅火焰,無不使現場的看客觀眾為之動容,就這樣,孝順祖先,尊重老人,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優良傳統一代一代的延續弘揚下來。
 
(四)能消除罪業,禳災解厄。道教相信,人生在世,身體做的,口裏講的,心中想的,只要有不合乎道德的成分,人生就有罪業。至於一些人的身上,曾經或者將會發生預想不到的災厄,也都是因為天道承負,罪業迴圈報應的結果。放焰口時,道士們口誦經文,對天祈禱,依靠超度的加持力,不僅能夠超度歷代宗親亡魂,而且能夠釋解前世冤愆,業報,自己和旁觀者都能夠從經文中受到啟示,有效制止「身業、口業、心業」,進而從內心深處懺悔,還沒有發生的災厄將由大化小,由小化了,直至消除罪業,清淨眾生業障。因此,芸芸百姓,從普渡道場中,觀看或體會到道教的除罪消業,消災解厄的巨大法力,從而,自覺或不自覺地增加了對道教的信任和崇拜,道教的廣結善緣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
 
(五)能夠祈福迎祥,增滿福德。無論是佛教的因果報應,還是道教的天道承負,都講究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宗教定理。放焰口時,眾道士在神仙面前頂禮膜拜,虔誠誦經,從宗教的角度來說,心在經中為「心善」,口誦經文是「口善」,眼看經書是「目善」,身在誦經是「身善」,可以說是「眾善奉行,一定能夠帶來善報。諸如,大道神明的恩賜,福祥並臨,益壽延年,報答四恩(天地恩,日月恩,國家恩,父母恩),增滿福德。總之,普渡法會道場,不僅能夠消滅前世今生的各種罪業,還能夠積累來世的善因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