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科儀--學習天地 首頁 > ※道教科儀--學習天地玄義宫介紹 > ※道教科儀--學習天地

※道教科儀--學習天地


道教科儀--學習天地

台灣道教總廟玄義宮以「分享的態度」教學傳承「道教五術」與「道教科儀」達十幾年之久,本宮科儀教學傳承的精神為「免拜師禮」「免詛咒」,同道學員得以多方位學習傳承(不用死守所謂的派門)。所有教材透明公開,所有科訣註解於經典上,內容段落分明。目前已開班至第17期,學員達上千人之多,來至全省各地的同道至本宮參與學習後,都很驚訝的發現,不僅僅是學得唱誦而已、而是獲得真正想要的「科訣」,而科訣正是道教科儀中最「難以獲得的元素」俗稱(訣頭)。同時本宮科儀團每年達上百場次的醮典(法會)科儀演揚,是見習的最好機會。
 
難以獲得的原因在於「道教門派」長期有著「不外傳的固守觀念」,比如傳子傳媳不傳女、或是所謂「天機不可洩漏」;尤其以「訣頭」更不輕易外傳。其實這些古典的東西都是前人所想、所撰、所作、所傳,如果以現代社會的角度來看,可謂古典文學、哲學、古典文化藝術,乃至生活文化的縮影,甚至是一種文化藝術。
 
有些同道想要學習卻不得其門,或是需要龐大的花費,擁有這些資訊者(道學)為何不提供一個明確的管道給他們呢?這些古典的東西有人要,應該慶幸才對,慶幸得以流傳,因為這些東西在現代社會正逐漸流失中(年輕人可能視為糞土),嚴格來講這些東西不一定登得了社會殿堂,在社會上或許很多人不屑一顧,是以道教從事者何需將其視為寶而不外傳呢?
 
這些種種原因造成許多「道教宮廟」在「唱誦佛經」、行佛教儀規的怪現象;這是因為許多宮廟主事者不知有「道規」、所以拿「佛規」來使用。比如有些道廟在神尊聖誕祝壽時,唱誦觀音讚、南海讚、準提讚、或是唱念「整班的佛號」等等現象;就好像明明是陳先生的生日,卻一直在恭賀張先生生日快樂,並且一直述說張先生的豐功偉蹟?
 
在此並非否定佛教經典儀規,佛教有佛教內涵豐富精湛的經典儀規,有其「健康積極正信」的教化和「適者適能」的功用,只是把它用在道教宮廟卻顯得不是很恰當,好像飛機行於海面、輪船飛於空中的「非軌性」不當現象。佛教道教同時流傳數千年,自然有些經典儀規會有「相通」之處,但是在「科儀架構」上絕對不同。道教有其豐富的經典(比如道藏)和擁有「精湛的科儀」內涵,更是本土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卻未能廣為道教宮廟流傳善用,向來讓許多有識之士、民俗學家、宗教學者、尤其是道教學家們難以認同。
 
現在已經有許多道廟負責人或是參與者也意識(感覺)到其不適性,只是不知如何尋求導正或是如何瞭解、從事「道教科儀」。所以玄義宮願意「摒除門派之見」、打破「不外傳的固守觀念」,為道教宮廟「需要者」提供一門「道教科儀知的管道」。只要您有需要或是「喜好道教科儀學術」的朋友,請不要客氣、歡迎共同參與、學習傳承道教科儀。 
 
玄義宮目前已完成編撰數種「道教科儀實務版」經典,並且在企業界有心人士的資源提供下,已經印行出版,據以導入道教科儀的執行。各種科儀經典除了遵循道統外,更求合乎邏輯、依據為何?以透明化、組織化、系統化並且「導入科訣」編輯,使學習者容易瞭解。然而,外面也有許多有關道教科儀經典的書籍,只是其在實用上存在「不知所以然」的盲點,或是有著「看不懂的困擾」,使喜好道教科儀的同道「難以運用自如」。
 
所以玄義宮的科儀分享教學,除了分析所有唱誦音律之外,科儀進行時如何進場?如何握朝(簡)板?何時要掐指?如何步罡?如何持令?指法為何?書諱是什麼?如何行香、朝禮等等不傳之寶,以及道教壇場如何佈置?(不同的科儀不同的壇場佈置)、道教法職如何區分?何謂高功、表白、提科?何謂左班經師、右班經師?何謂導班、導磬?什麼是侍當、侍請等等您都將徹底窺視習得。當然,我們期望要學習者當以古典文化藝術的心態來學習,不要以職業的態度(市場有限),更不要以怪力亂神的期待來學習,共同勉勵之。
 
                           來至全省各地的同道齊聚一堂共享道教科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