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盼道統 首頁 > 俯盼道統道教學術專欄 > 俯盼道統

俯盼道統


 俯盼道統

19世紀以來,因為「歷史共業」的因素,比較代表道教勝地觀宇的如北京的白雲觀、成都的青羊宮、甘肅的崆峒山、陝西的華山、山東的勞山、四川的青成山、廣東的羅浮山、江西龍虎山的天師派、湖北的武當山、福建的武夷山、浙江的天台山等處雖然還保有道教觀宇與若干道士、叢林制度規範….等等而得以保存部分道教的形式,實則已奄奄一息、自顧不暇,更無餘力做到承先啟後、開展弘宗傳教的事業!更甚者在道士眾中人才衰落,正統的神仙學術無以昌明。時至今日由於情勢的變化才有了些許的改變。

在台灣的道教則因與祖源的分隔,致教義的傳承幾乎斷層,僅留下少許的「道教元素」之外,幾乎看不到「教涵」和「教義」,多數已獨力摸索發展成為「地方民俗」的教義,只是這些教義帶有濃厚的巫民文化以及與巫蠱邪術不分,致使一提及道教,一般觀念便認為是畫符驅鬼、著迷神鬼靈等等的行為印象。

台灣雖也成立了許多相關的「道會」,但終究力有未逮,始終無法行塑出具代表性的宗源山頭,至今仍然處於各自辛苦發展的階段。近幾十年來兩岸的互動而有了交會的機會,多少的促使了道學的融匯,但終究敵不過政治的紛擾而仍然無法達成道統的來臨。